04 Music in my life Im-ga̍k kap góa 音樂與我 01 視唱(入學考的項目) August 07, 2019
2019/8/7 17:56 視唱,意思就是看著樂譜把所記載的聲音唱出來。這是當年1964師範大學和文化學院音樂系入學考試的術科之一。也是國立藝專五年制音樂科入學考試的術科之一。其實,哪唯二的普通人音樂專業訓練入學考試考的術科完全一樣。(還有國防部的政治作戰學校也有音樂系,因為入學等同於當職業軍人,我沒把他列為「普通人」的音樂訓練) 我入小學之前就在教會主日學理學唱歌。除了一般的聖詩之外,也參加合唱。很快地就學會看譜了。可是沒有深入,直到小學五年級後我二哥教我認識不同調號的「首調讀法」才開始算是進一步學習。 小學畢業後進入台南長榮中學初中部就學。當年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自備聖經與聖詩,因為每天升旗前都要在大禮堂參加全校的禮拜,住在學寮的人每天晚上要參加學寮的晚間禮拜,每一個班級每星期還有一堂白天聖經課 。因此,我在學寮裡自己找時間把聖詩本翻來翻去鍛鍊讀譜的能力。 我自己摸出來的方法很簡單。就是從一個升記號的歌曲開始,挑出同樣調號的歌譜唱看看。唱遍每一首之前就把那個調號看得很熟了。然後換成兩個升記號的歌曲。不久就唱遍每個不同的調號,而在視唱的這回事上駕輕就熟了。 進入省立高雄中學後, 首度接觸到固定唱法。 學校只教固定唱法。大概是因為兩位軍人出身的老師都是器樂人吧? (杜麟師吹長笛;王先覺 老師 彈鋼琴, 都是上海那邊戰爭中的軍事音樂訓練學校出身的) 寫到這裡,就想到原來視唱有兩個層次:唱出音名、唱出音高。本來我已經進步到不必唱出音名而可以直接哼出音高的程度了。遇到固定唱法的課,我自己把音名當作歌詞輕鬆地唱出來,表面上就好像我很會的樣子。其實只是感受到音高然後在腦袋裡轉個圈子把音名當做「歌詞」套進入而已。 音樂老師王先覺用高壓逼迫每個人學視唱,大家都很緊張。不知怎麼搞的,同班同學都知道我視譜很快,又很正確,總是找我惡補。我也樂得輕而易舉地幫助大家過關。可以說很難想像為什麼音樂科系還要考視譜,而竟然有人要考音樂科系了還會在視譜這項術科上栽跟斗。 猜想是哪些靠器樂(當年是鋼琴而已)去考的人對於視唱的練習比較缺乏。何況已經有器樂老師只教固定唱法。 練器樂,尤其是鍵盤樂器,的人不必用很多心思去注意音高,只要唱得出「音名」,找得到鍵盤上的位置就可以了。相信練習「擦弦樂器」跟喇叭的人稍微有「音準」的挑戰。只有練聲樂的人不知道音高就免玩了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