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stories 我的故事 Góa ê kò͘-sū - 麥道之旅 - 01 誠實
2019-3-29 23:31 縮簡、聚焦於「誠實」 2,076 字 (23:10 2019/7/15 修訂) 進入麥道服務的確是一件跌破多人眼鏡的事情。許多人問我說,社會學跟社會工作背景怎麼會跟製造飛機發生關係,我自己在踏上那條路之前從沒有想像過怎麼可能。 曾經有一次,我必須選取五年內的 F15 飛機維修記錄,製成一個資料集讓客戶去研究。標準作業是由我列出需求讓程式員寫程式去選取資料。 我把成果交出去之後,才異想天開地用 SAS (一種在大學研究所裡使用過,最高竿的統計軟體,但是在那些商務部門裡卻沒聽說有人在用)去分析成果。我發現竟然少了兩款飛機記錄。趕快向上司認錯,說出我怎麼發現的,必須重新製作。他嚇了一跳立刻衝過去跟客戶講。客戶說,資料已經研讀完畢,預算的工時用完了。可是,上司仍然讓我重作。 我請寫程式的人檢驗程式。幾天後他說看不出錯在哪裡。然後把程式列印出來叫我檢驗看看。我仔細地閱讀那程式碼後終於找到一個擺錯地方的句點。他也認同我的看法,修改後重新製作資料集交給客戶。皆大歡喜。 事後回顧,還發現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。像我那樣完成任務後才發現錯誤,其實在有些公司可能是不可原諒的。而我完全沒有聽到責備的聲音。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因素使我不惜成本地立即認錯,設法補救,後來我回台灣服務時體會到有不少人全力掩飾錯誤。到底是什麼因素、什麼基礎造成那大的差異。我唯一想到的是 航太工業的本質就是真實 ,因為任何不實的資訊就是潛在的墜機風險,不誠實的代價太高了。也因此,我一直相信以所謂中華文化掛帥的「環境跟人員」不可能發展出成功的航太事業,因為缺乏「誠實」的文化基礎。他們看重太多的其他「比誠實更重要」的事情。 嚴格講那時我雖然已經工作數年了,還是菜鳥,不夠老練,沒有及時檢驗成果。那個時代,不但基層人員沒有檢驗的知識與技能,我的主管也沒有想到該先檢驗成果。基本上是只知道要撰寫特殊程式,而不知道有工具可以檢驗。我雖然知道有工具可用,卻沒有想到要及時檢驗。其實,那種任務,由我直接運用統計學軟體就一氣呵成而且有證據可證明成果正確。 談到誠實,另一段故事浮現出來了。 有一次,我歸屬的那一 個 股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,要支援另一家民營公司為海軍設計「新工作站」的專案。這是我那部門首次對外營業,直接跟其他公司簽...